設計與印刷奇妙事件簿 Vol.02|視訊看色
新進設計師堅持去現場看色,卻被前輩攔下改視訊遠端。一場始於「信任與誤解」的校色災難,就此展開。這是一段設計與印刷現場間無法被壓縮的距離。
那天她想申請車費去看色,被回「開視訊就好啦」
剛進食品公司的那一週,小孫每天都處於一種「人畜無害但焦慮」的狀態。
她是新任包裝設計師,第一個任務是為公司即將推出的手工零食系列設計外包裝。這系列有個特殊要求:封面主色必須使用 Pantone 185 C,那是一個稍帶暖意的紅色,印得漂亮的話很吸睛,印不好會整個跑掉變血色。
小孫心想:這是顏色管理的基本功,一定要去現場盯色才安心。
於是她跑去問了對印刷負責的同事:「可以給我印刷廠地址嗎?我要申請一下車費,這週打樣要去現場看色。」
結果對方頭也沒抬,淡淡地回:
「啊現在都不用去啦,叫印刷廠開視訊給你就好啊。」
小孫一時沒反應過來:「什麼?看色……視訊?用手機那個?」
對方用一種「你也太落伍了吧」的語氣說:
「對啊,他們都會拿著樣張對著鏡頭晃給你看,很快啊,我們都這樣看。」
那一刻,小孫腦袋出現了幾個畫面:
- Pantone 色票在不同手機螢幕上的飽和度崩壞;
- 印刷廠內部 LED 黃光+手機自動白平衡瘋狂飄移;
- 同事還要她根據那個影像說出「覺得偏哪邊色比較準」。
她差點懷疑是不是走錯行業了,或者是不是這家公司根本沒有印刷經驗,只是外包部門自說自話。
那週她還是乖乖地照流程回了句:「好,我先試看看。」
隔天印刷廠真的傳來一段視訊畫面——機台運轉聲轟轟作響,攝影鏡頭對著一張正在風乾的打樣紙,畫面晃動、色偏嚴重,印刷師傅還邊用手電筒照邊說:
「妳看這邊,這邊就 185C,很漂亮吧?」
她點開那段影片,Pantone 185 在手機上看起來像西瓜紅,有的地方還透出一點橘。她再用自己電腦重播一次,變成草莓牛奶紅。她放大截圖後傳給同事問「你覺得這是準的嗎?」對方回她一個貼圖:"OK👌"
小孫那天晚上默默加班,把所有色票從抽屜裡翻出來排一排,對著窗戶看自然光下的實體顏色,再對比她剛剛截下來的手機畫面,最後總結出一個結論:
「這根本不是在看色,這是在看命。」
她不是反對遠端工作,但「視訊看色」這件事,實在太超現實。
甚至連印刷廠的那位大哥在收視訊時也說了一句話:
「欸那個,我們這鏡頭有點黃,妳就大概看一下啦~」
——不是你知道黃,還叫人看,這是什麼社會實驗?
這案子最後有沒有出問題?有。
產品上市之後,有一次老闆拿了一個包裝在公司會議室拍照,然後皺著眉頭說:
「這紅怎麼看起來怪怪的?我記得之前好像比較……精神一點?」
小孫沒有回答,只是笑了一下。
她想起自己當時有查過高鐵來回票價,也想過直接請假自費去現場,但最後選擇「先看公司流程怎麼走」。畢竟新來的,不想一開始就當那個太有意見的人。
但從那天起,她的筆記本最後一頁寫下這句話:
「不是不能視訊看色,而是看了等於沒看。」
幾天後,她私訊我——我們認識多年,是不同公司的業界朋友。
她問我:「欸學長,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操作,真的有人視訊看色喔?」
我聽完整個過程,差點把咖啡噴出來,只回了一句:
「好鬧喔。」
她回了一個無聲的苦笑貼圖。
我補了一句:
「妳知道為什麼 Pantone 要出實體色票嗎?因為那不是給你拿 iPhone 看的,是給你拿去現場對的啊。」
她秒懂,隔天就訂了一套新的色票備用。
從此她知道,設計不是不能講效率,但有些東西,只能靠現場的光、現場的眼,和現場的汗。
如果你也遇過「Pantone 貼圖審色」、「視訊盯機台」這種視覺作業奇觀,放心,你不是一個人。
我們下回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