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頁設計誤區:為何不該把人臉放在接縫上
跨頁設計很美,但裁切與裝訂位置若誤判,可能破壞整體視覺。本篇解析跨頁設計常見錯誤與避免方法,尤其是人像接縫的風險。
【設計與印刷奇妙事件簿 Vol.08
跨頁很美,但別把臉放在接縫上
小安是美術設計師,最近接了一本品牌畫冊的封面與內頁設計案。這次的亮點是一張跨頁插畫:一位小女孩抱著一盒零食,畫面中央正好落在書背處——平展時視覺完美,氣氛滿分。
他按照印刷廠提供的摺頁樣版(dieline)把插畫放成兩頁的「spread」,並在出片前把活頁、出血、裝訂預留(creep)都計算進去。設計稿確認後,他把打樣檔交給印廠。打樣回來,一切看似無虞:顏色、位移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發貨當天,客戶來廠視察。當他拿到首批成品,先是滿意,下一秒變得不可思議——那張跨頁插畫的主體臉部,在裝訂後被「切」成兩半:左半臉在左頁、右半臉在右頁,合起來時中間還有一條明顯的白邊,整個臉像拼圖被錯位,奇醜無比。
客戶驚呼:「這也太糟了!你是故意要人家看兩版嗎?」
小安當場愣住。印廠師傅摸了摸那條白邊,解釋:
「這是裝訂膨脹(creep)和裁切公差造成的正常現象,我們有預留,但因紙張與裝訂方式不同,實際會有些位移。」
客戶仍堅持:「設計稿看起來完整,為什麼印出來會這樣?」
雙方一來一往,氣氛尷尬。小安耐心說明:在印刷與裝訂過程中,頁面會因紙張厚度、堆疊與摺頁產生微幅位移(尤其是多頁且堆疊於書背處時)。這就是為什麼專業上會避免把關鍵視覺放在書背,或採取「延伸保護帶」處理(例如把主體往左右各內縮、或以留白避免把臉放在書背核心區域)。而平展打樣未必能完全模擬實物裝訂後的微移,要完全零風險得做「成冊打樣」或樣書模擬,代價是時間與費用增加。
客戶問:「那為什麼打樣沒問題?」小安答:
打樣通常是平展或單頁模擬,除非做樣書裝訂模擬,否則無法完全復刻大批量裝訂時的微移與壓痕影響。
為了收場,小安提出三種可行方案:
- 重新設計跨頁:把人物往兩側微移或改成不靠書背的構圖(最快且最保險)。
- 局部補印+修飾:少量補印受影響頁或以封面貼紙、封口貼、局部覆膜遮掩(臨時且費工)。
- 樣書模擬納入流程:未來出貨前做樣書裝訂模擬,並把該項目費用/時間納入合約(長期解法)。
客戶最後選了折衷:這次以少量補印+封面小貼紙處理,並要求下一刊次在設計階段就避開書背主視覺。小安回公司路上發訊息給我,嘆道:
「我學到一件事:跨頁漂亮,但放在書背上的那一刻,就像踩進了裝訂的雷區。」
我簡短回他(系列的老梗):
「好鬧喔。裝訂不是任意門,別把臉放在接縫上。」
小結(給設計與印刷的人)
- 重要元素別放在書背核心區:臉、Logo、關鍵字等應避免落於接縫。
- 樣書裝訂模擬雖有成本,但能提前攔截問題:當專案允許,做一次成書模擬能省下大量返工。
- 溝通用共同語言:dieline、creep(裝訂膨脹)、出血、公差,這些不是美術術語,是保命指標。
你也遇過「跨頁美到死、裝訂一刀斷幸福」的悲喜劇,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