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判斷差異解析:為何上一任可以,這任卻不行?

面對員工「上一個主管說可以」的質疑,本篇解析主管間判斷差異的真正原因,並拆解如何建立一致原則來維持團隊信任。

有時候,主管之間的差異,不在於專業能力,而在於「怎麼判斷一件事能不能做」。

你剛接手一個團隊,下屬做了一個決定,你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
「上一個主管也是這樣交代的啊。」
「之前某某主管說可以。」

這種時候,你會發現,問題的根源並不是他做錯,而是——
他其實根本不在乎你的想法,他只是在遵循一個他熟悉的指令邏輯。


「遵守規則」跟「遵守主管」是不一樣的

在很多組織裡,規則是流動的——不同主管有不同解讀、不同優先順序。

下屬如果習慣了依附某一套人際規則,就會在主管輪替時出現適應落差:
上一個主管說 OK 的流程,你一來卻說不行;
他不會去思考規則背後的原因,只會覺得「主管換了,遊戲規則變了」。


這時候,你需要的不是立刻糾正,而是重新設置「原則」

如果你只是硬性要求「以後都要照我的方式做」,
那對方會暫時服從,但心裡依然保留「上一套規則」當備用。
一旦你不在,他就會切回舊習慣。

解決方式不是一次性指令,而是讓他理解你的原則是什麼、差別在哪裡

例如:

  • 上一個主管允許客人提前入住,因為追求滿意度
  • 你不允許,是因為要保證房間整備時間,降低服務失誤

當他理解這個邏輯,他才有機會在你不在的時候,依然做出你希望的判斷。


原則一致性,才能讓團隊穩定

不論你接手的是新團隊還是老班底,
第一步不是「改掉所有你不喜歡的舊規則」,
而是先盤點——哪些原則你要保留,哪些要替換,替換的原因是什麼。

當下屬理解到**「不是主管個性不同,而是原則不同」**,
他才會把執行依據,從「聽誰的話」轉為「照原則辦事」。


結語

每一次主管輪替,都是一次規則重整。
如果你只靠職位權力要求服從,換來的是暫時的配合;
如果你用原則建立判斷,留下的才是長期的穩定。

所以,當下屬對你說:「上一個主管說可以」時,
不要急著反駁,也不要立刻否決,
而是先想清楚——
你要換掉的是「人情規則」,還是「做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