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樣沒問題,成品卻出錯?我們正在輸給「假確認」

打樣沒問題為何成品翻車?本篇揭露「假確認」如何讓印刷案出錯,並提供設計師與印刷廠雙方可執行的流程提醒與合作建議。

打樣時看起來都沒問題,為什麼正式印刷就變樣?
我處理過無數設計與印刷合作中的爭議,大多不是誰不專業,而是雙方都被一個「假確認」誤導了

  • 打樣紙與實際紙不同,但沒人強調這件事
  • 顏色偏差存在,但大家「覺得應該還好」
  • 檔案細節略有差異,但沒人願意重看一遍

然後,出錯就發生了。


❶ 一個真實案例:打樣是霧面,正式成品是亮膜

設計師認為整體色彩溫潤飽和,印刷廠卻為了控制成本,默默改用亮膜,造成反光嚴重、視覺質感偏冷。

❷ 誰該提醒?誰應該問?

  • 設計端未強調「打樣材質需一致」
  • 廠方將亮膜視為「默認加工標準」
  • 沒有明文流程或備註,雙方都跳過了確認

❸ 假確認,是產業常見的默契錯誤

「他們應該知道吧」、「這上次就這樣做」—— 這類語氣,就是假確認的源頭。

❹ 解法不是責怪,是制度化提醒

  • 設計稿旁附「不可更動項目列表」
  • 廠端建立「加工改動須主動告知」表單機制

❺ 所有人都該學會一句話

「這是我認知中最終確認的版本,請再次核對。」

結語:

在印刷裡,確認從來不是一個人做的事。
下一次你以為「應該沒問題」的時候,不妨多問一句。
因為——假確認是最貴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