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錯誤常見原因:語氣客氣但訊息沒對焦的設計案例
職場思辨者 vol.02
有一次,我在設計師、客戶與窗口三方的專案群組裡,看到這樣的對話:
- 客戶:「這邊稍微想請調整一下 logo 位置,謝謝~」
- 設計師:「沒問題~我調整看看,謝謝提醒」
- 窗口:「那就麻煩您囉,辛苦了~」
三個人都很客氣,沒有人口氣差。
但兩天後出了問題 —— 客戶說位置還是怪怪的;設計師說已經照對話改了;窗口說「我以為你們對好了」。
這時,客氣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礙。
因為大家都在「客氣地推進」,卻沒人講清楚責任與定案。
態度客氣,不代表溝通清楚
職場裡最容易出錯的,不是吵架,而是「互相理解錯」。
尤其是當這三種語氣出現時,請特別注意:
- 「我想是不是可以...」=不確定的指令
- 「如果可以的話...」=沒有下結論的要求
- 「那就先這樣好了~」=沒人負責的暫時擱置
這些語氣聽起來都很和氣,但其實每一句話都沒有明確的責任落點。
顧問觀察:不要怕明講,怕的是誤會沒被講破
我不是來幫誰強硬,而是常提醒設計師與窗口:
真正的尊重,是「講清楚每一件事該怎麼做,而不是一直說謝謝」。
不明講的人,最後會變成默默背錯的那一位。
如何拆解「模糊客氣」的溝通?
1. 客戶如果用問句語氣,先確認他的意圖
錯誤方式:
「他說 logo 要不要再縮一點,那我就縮囉。」
正確方式:
「請問您這邊是希望我直接調整,還是想先看看其他位置提案?」
2. 所有「先這樣」都要回覆:「這是定稿嗎?」
錯誤方式:
「對方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