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曲真的能解決印刷問題嗎?當心衍生更多錯誤
有人將轉曲視為解決印刷檔案問題的萬靈丹,但錯誤轉曲可能帶來更多隱患。本篇解析轉曲的正確使用時機與常見風險。
設計與印刷奇妙事件簿 Vol.05
他把「轉曲」當成萬靈丹,結果出來一堆新問題
那天設計師小周接到一個看似單純的訊息:客戶在群組貼了印刷廠的對話截圖,裡面附著印刷廠員工的一句話:
「沒問題,檔案你們轉曲就可以直接印囉。」
客戶很確信地補一句:「我們印廠的人都這樣說,應該沒問題吧?」
小周心裡掀起一陣小風浪。轉曲(outline fonts)確實是個步驟,能避免字體跑掉,但它只是 prepress 清單上的一項——不是把檔案丟給印刷廠就萬事大吉的魔法咒語。
他回訊說:「好,我會處理。」然後按下去的不是安心,而是手抖。
他把檔案做了「印廠要求版」:字轉曲、打包圖檔、存成 PDF/X。然後把檔案上傳給客戶確認。客戶回覆一個火速同意的貼圖:「那就印吧!」
一週後,印刷廠送來樣本。小周和客戶一起拆箱——現場的表情從期待轉成了沉默。
印出來的東西長這樣:
- 字體看起來沒問題(轉曲生效),但有些中文字間距怪怪的,像是字被壓扁了。
- 大圖變成模糊砧板:原始檔用的是低解析度的網路圖片,放大印到成品尺寸後像素化。
- 色彩跟螢幕差很多(RGB→CMYK 沒做適當轉換),整體偏綠、膚色像病人。
- 邊緣有不該有的白邊——出血沒設/裁切標記錯置。
- 某些透明效果閃爍,因為 PDF flatten(合成透明)時沒處理好,結果出現意外的白框或重影。
客戶把樣本拍照傳到群組,配文是:「這不是我們要的!印廠說你們沒做好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