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沒講清楚,是誰該改?專案中最危險的責任誤會

多人協作時,如果交接沒講清楚,不但容易導致誤解,還可能造成錯誤版本流出。這篇文章整理 3 個常見誤區與交接話術,幫助你釐清責任分工、避免在設計專案中背鍋、重工。

現場觀察者 vol.02

某次印刷案,成品送到客戶手上後,發現一行標語被改掉了。
客戶氣炸,說根本沒授權這樣改。

設計師也傻眼,說他只是照「窗口 LINE 截圖」上的話去修改。
窗口說她只是「順手貼一下老闆的意見」,沒說要直接改進檔。

這時三方陷入經典場景:

  • 客戶說:「誰讓你改的?」
  • 設計師說:「你不是貼來了嗎?」
  • 窗口說:「我以為你會再問一次…」

最後是我出面,調出三方對話紀錄,一條一條對回去。
問題不在於誰有心犯錯,而是 —— 「沒講清楚誰說了算」。


顧問觀察:很多災難,其實是「順手惹的禍」

設計圈常有一種場景是:「群組很熱鬧,實際沒人負責」。

  • 貼一句話,設計就改了
  • 改了檔案,又沒回報
  • 老闆回來看稿說:「為什麼這裡自己改了?」

你以為你只是「照做」;
但對對方來說,你卻變成那個「擅自變更」的人。


交接時,哪一句話最可怕?

  1. 「就照剛剛那樣做吧」
  2. 「我猜應該是這樣沒錯」
  3. 「你再幫我改一下」 ← 沒有說清楚是草稿還是定稿

預防這類失誤的 3 個建議

1. 每次改稿,都寫上「這是誰的意見」

  • 老闆意見
  • 客戶意見(尚未確認)
  • 我方建議

把角色標出來,才知道這句話能不能動。

2. 所有改動,都要有一句「請確認是否修改」

不要幫客戶決定要不要改,丟回去確認才是保護自己。

3. 把 LINE 截圖轉為正式紀錄(信件或簡報備份)

群組對話再多,都不如一句白紙黑字的「確認備註」來得實在。


小結

在設計與印刷的工作現場,很多錯誤不是惡意,而是「順手做了不該做的事」。

交接不清、語意模糊,看起來只是節省時間,最後卻可能讓整個團隊回頭重來。

作為顧問,我不是來當警察,而是提醒大家:

工作裡的溝通,不只是說話和回話,
而是「在該畫下界線的地方,勇敢寫清楚」。

那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每一個人職責清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