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詳細資料 看 DPI 就安心?小心你只是「看到設定值」,不是真解析度!
很多人會直接用 Finder 或右鍵詳細資料來看圖檔解析度,看到「300DPI」就以為圖可以印,但這個數字其實只是標註值,並不代表圖像真的符合印刷需求。本文整理常見誤判陷阱,並教你用 Photoshop 正確確認解析度。
很多人習慣在 Mac 或 Windows 上用右鍵 → 檔案資訊來檢查圖片 DPI,
看到數字顯示「300」就覺得這圖可以拿去印了。
但其實這個數字,多數時候只是檔案的「標註值」,
它不代表真實的解析度,也不代表圖像真的能安全輸出。
常見誤會:這些 DPI 數值都可能是假的
1. 用 Finder / 檔案總管 → 檢視資訊
→ 顯示的 DPI 是圖檔內嵌的 Meta 資訊,不是根據尺寸反推的實際解析度。
2. 手機匯出圖檔顯示 300DPI
→ 很多手機 App 預設匯出時會自動標註成 300DPI,
但圖像實際大小可能只有 800px,完全不夠印刷。
3. 把圖片縮得很小,再貼進 Illustrator,看起來解析度很高?
→ DPI 數值其實是依據縮放比例計算出來的數學結果,不代表圖真的夠清晰。
✅ 正確做法:請用 Photoshop 實際檢查圖像尺寸與解析度
操作步驟:
- 在 Photoshop 開啟圖檔(JPG、PNG、PSD 都可以)
- 上方選單:影像 → 影像尺寸(Image > Image Size)
- 看以下兩個數值:
- 解析度(Resolution)
- 實際尺寸(例如:10cm × 10cm)或像素總量(例如:3000px × 3000px)
👉 這兩個數值搭起來,才是真正能判斷這張圖能不能拿來印刷。
實際判斷的邏輯是這樣:
舉例來說:
- 一張圖是 300 DPI,但只有 600 × 600 像素
→ 可以列印的實際尺寸只有 5cm × 5cm(根本不夠印海報或廣告) - 一張圖是 72 DPI,但有 4000 × 4000 像素
→ 如果輸出尺寸抓得對,還是可以拿去印(解析度可以拉高)
結論:DPI 是參考值,像素總量 × 實際輸出尺寸 才是關鍵!
結語:不是哪個軟體錯,而是要選對工具,看對地方
不管你用哪個工具,都應該知道這些 DPI 數字是從哪裡來的、意義是什麼。
不要再只看 Finder 或右鍵資料夾那個數字了,
真正印刷圖檔可不只是「看起來」夠清楚而已。
📌 延伸閱讀:
👉 Illustrator 顯示的 DPI 是反推值,不是實際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