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你可以再堅持一下:設計案中無法量化堅持的代價

當同事說「我覺得你可以再堅持一下」,這句話看似鼓勵,卻可能掩蓋了設計案中無法進化堅持的根本原因。本篇從設計現場常見困境出發,解析堅持與演化的管理代價。

職場思辨者 vol.04

在設計專案裡,「堅持」常被當成一種專業態度的象徵。
但現實中,這句話更多時候是來自他人、不是設計師自己:「你可以再堅持一下啊。」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鼓勵,實際上卻往往伴隨著責任的轉移。

說的是專業,扛的是責任

某次包裝設計案中,設計師為了確保燙金穩定,建議採用霧膜+厚紙搭配燙凸加工。
客戶聽完以後回應:「這樣會不會太貴?我怕我老闆不接受。」
隔天卻轉頭說:「你可不可以幫我再堅持一下?幫我說服廠商一下,或你來和我老闆講。」

設計師當下的困惑不是「方案好不好」,而是——
這個堅持,是誰的堅持?
說是我提的,但你希望我扛結果;這樣的堅持,誰該負責?

「你可以再堅持一下」其實是在說什麼?

在顧問經驗裡,這句話有幾種潛台詞:

  • 「我贊成你的觀點,但我不方便出面。」
  • 「我希望這個做法成立,但我不想花力氣處理後續。」
  • 「你專業比較強,你講了比較有說服力。」(其實是想讓你幫我多跑幾次流程)

表面上是專業上的信任,實際上是責任上的轉移。
而設計師一旦接下這句話,往往得自己去談、去說服、去承擔後續壓力。

設計師的「堅持」不是免費的勞務

設計過程中,「堅持」往往不只是講一次話那麼簡單,而是:

  • 再跑一輪會議、再畫一次草圖
  • 對業主多做一次風險分析
  • 與印刷端爭取微調打樣時間

這些溝通與說服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專業工作。如果這段努力沒有被視為成本,而只是被當作「你多幫忙一下」,那就是對設計角色的消耗。

不是每一次堅持都值得發生

不是說設計師不該堅持,而是應該知道「堅持的代價是什麼」,以及「這段堅持是否會帶來成果」。

  • 如果你知道某個印刷做法能避開大量重工,那就值得堅持。
  • 如果你只是因為別人一句「幫我再講一次」而投入多輪努力,那可能只是情緒勞務。

判斷是否該堅持的標準,不是對方需不需要,而是這個堅持是否會對專案品質或風險控制產生具體效益。

真正的專業,不是為了堅持而堅持

許多設計師在職涯前期,常因為太在意「自己夠不夠專業」而拼命堅持。
但隨著經驗增長,你會發現——

專業,不是代表你什麼都不退讓;
而是你知道哪裡該堅持,哪裡該放手,
並且知道這段「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