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印刷流程責任怎麼分?窗口職責與常見誤解一次釐清

在設計與印刷的專案流程中,誰該負責發稿、誰該查錯、誰該對接廠商?本篇釐清設計師與窗口最常混淆的責任分工,幫助你減少誤會、提早佈局,避免印刷錯誤與流程卡關。

流程與責任解構 vol.01

某次專案,我接到一通電話。
設計師急著問我:

「客戶說印錯檔案,但我明明照窗口給的版本送印,現在怎麼辦?」

我打開印刷流程紀錄,對照設計師、業主、印刷廠三方的對話紀錄。
結果發現 —— 是窗口自己把 v1 檔案誤認為最終版,卻沒跟設計師確認就催出稿件。

這時客戶指責設計師「沒確認檔案」,設計師說「是你們窗口給的版本」,而窗口說「她以為那就是最終版」……大家說得都沒錯,但誰負責?

這,就是我最常處理的場面之一:

責任不是消失了,而是散掉了。

為什麼這種事常發生?

  1. 設計師交稿流程不明
    • 有些設計師交兩個版本:一個可編輯、一個試排,卻沒備註哪一個是最終版。
  2. 窗口沒有備份決策紀錄
    • 把群組訊息當正式流程,錯貼一版就再也回不去了。
  3. 印刷廠沒被授權確認檔案版本
    • 覺得誰給就誰對,不會主動詢問版本狀態。

身為印刷顧問,我怎麼判斷與介入?

我的原則是:不預設誰該負責,而是「還原現場的判斷鏈」。

  • 誰第一個看到版本改動?
  • 誰做了選擇?
  • 誰擁有最終決策權?
  • 有沒有留下紀錄證明?

當責任鏈斷裂,就不能指責最後一個人錯,而是要看:這整個系統,有沒有辦法讓錯誤停在中間。


給設計與窗口的防錯建議

對設計師

  • 交稿時寫清楚:「此為最終版,後續如有改動請再開新版本」
  • 檔名統一命名,例如「202508_v2_最終版.pdf」
  • 不要輕信口頭說法,記錄與備份截圖才是保險

對窗口或業主

  • 傳稿時註明:「我收到的是版本 X,如需改動請明確告知」
  • 若內部多方確認,請先「自己確認過」再送印
  • 千萬不要說「就先這樣吧」這五個字,那會變成保不住的黑洞

小結

流程不是保護專業的人,而是防止出錯時「找不到人」。
你可以有三個設計版本、五個內部審稿流程,但請確保:

「出錯時,我們找得到關鍵轉捩點,而不是互踢皮球。」

如果你是一個在流程中幫大家整合角色、預判錯誤、還原現場的人,請你記得:

這就是你身為顧問、窗口、甚至設計師的重要價值 ——
不是全知,而是能讓每個人少一點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