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沒設錯,成品還是歪?設計與印刷最容易錯過的對位陷阱
出血設好了為什麼還是歪掉?這篇文章帶你拆解設計師與印刷廠在裁切精度上最容易產生誤會的責任模糊地帶。
你可能有過這種經驗:
設計檔案出血做足 3mm,標線清楚,送印前也反覆檢查沒問題。但拿到實體時,還是看到畫面位移、邊框不對稱、視覺不平衡。印刷廠說這是「正常誤差」,設計端卻感到難以接受。
問題到底是出在誰身上?
這其實是印刷實務中最容易出現的精度預期錯位。本篇,我想幫你拆解設計與印刷端在「出血 vs 真實裁切誤差」之間的認知落差。
❶ 常見情境:細邊框設計總是對不準
案件中設計使用 1pt 灰色邊框構成構圖,出血設好但裁切後邊框明顯偏移。
❷ 雙方觀點差異
- 設計師:我畫得很精準,裁切應該能對齊
- 印刷廠:裁切公差 ±1mm 是行業標準,不能保證每批準確對位
❸ 問題關鍵:對於「允收範圍」的定義不同
- 設計方追求視覺完美,但印刷公差是可接受內部標準
- 若設計中出現「靠邊精準構圖」,應視為高風險區
❹ 建議做法
- 設計階段避免使用細邊、中心對位圖形
- 與印刷端確認「可允收範圍」、「對齊容忍度」
❺ 結語
在裁切這件事上,準不準不是技術問題,是「預期值對不對齊」的問題。
wiwi說說我的看法
雖說,大家對於精準度可能是100%而印刷廠通常不會跟你說公差範圍是多少?
事前溝通精準度很重要